首页 > 文史录 > 淮南三叛:司马氏篡权过程中的最大障碍

淮南三叛:司马氏篡权过程中的最大障碍

来源:史文站    阅读: 6.8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淮南三叛,事情发生于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曹爽陪皇帝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发动政变,曹魏宗族势力被连根拔起,司马氏及其党羽掌控了朝中大权。但此时曹魏也并非没有翻盘的可能,在地方上仍有司马氏的反对势力,其中以淮南诸将势力最大,成为了司马氏篡权的最大障碍。

淮南地区是曹魏的东部重镇,与中部的荆州地区和西部的雍凉地区并列为三大战区。由于司马懿长期在西部雍凉地区与蜀汉对抗,在淮南地区并无根基,淮南诸将就很不服司马氏。在曹休满宠之后,曹魏淮南地区的统帅王凌最先扛起了反对司马氏的大旗。

淮南三叛:司马氏篡权过程中的最大障碍

王凌是司徒王允之侄,当年李傕、郭汜攻陷长安,杀王允满门,只有侄子王晨、王凌翻墙逃得性命。王凌出身太原王氏,属于并州派士人。汉末并州人才济济,名士有太学生领袖郭泰、司徒王允。武将有九原吕布、太原郭淮。并州刺史丁原率军前往洛阳后,因兵力空虚,匈奴趁虚而入,张燕的黑山军也趁势崛起,与袁绍打得不可开交。为躲战乱,并州派士人从太原南下,到山西南部的河东避难。

关东诸侯讨董时,河内郡是两军交锋前线。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为避战乱,也带领族人迁到河东,与并州派名士王凌、贾逵相交好。正是靠着这层关系,司马氏在篡权过程中得到了并州派士人的大力支持。司马懿能出任辅政大臣是出自并州派孙资的推荐,遥控雍凉军权则是通过郭淮来实现。司马昭时,贾逵的儿子贾充更是成了司马氏篡位窃国的左膀右臂。司马氏如此倚赖并州士人,但王凌才是根正苗红的并州派士人掌门人。只是王凌有一个硬伤,资历不如司马懿。

司马懿老早就傍上了曹丕,而王凌在曹丕即位后就离开中枢,前往地方任职,因而升迁较慢。曹休去世后,满宠接手东线军事大权。王凌与满宠不和,未得以发挥表现。景初二年(238年),满宠调回朝中,升为太尉。次年,王凌才继任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军事,成为东线主帅。而司马懿早在太和五年(231年)就已接替曹真为西线主帅。王凌出任征东将军时,司马懿已官居太尉,盖过了王凌一头。

淮南三叛:司马氏篡权过程中的最大障碍 第2张

王凌的太原老乡孙资、郭淮虽为司马懿掌权出了力,但这些人未必能在王凌与司马懿之间坚决地倒向司马懿。郭淮虽受司马懿提携,但他也是王凌的妹夫。镇守荆州的征南大将军王昶虽是司马懿的门生故吏,但他与王凌属于远亲,从小把王凌当哥哥看待。像郭、王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司马懿是被并州派士人抬上去的,作为回报就必须给这些人封官许愿,但这些人又跟王凌关系更加亲近。司马懿死后,王凌是继任者的不二之选,司马懿费尽心机得来的权力就不姓司马了。这正是司马懿所担心的。王凌虽比司马懿还大八岁的,但身子骨比司马懿还硬朗,完全有可能耗死司马懿。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为拉拢王凌,将其提升为太尉,此举也将其从根据地淮南调到了自己控制下的洛阳。但王凌对司马懿专权十分不满,就与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暗地里策划。王凌认为曹芳昏庸懦弱,受制于强臣,楚王曹彪有智有勇,想要立他为帝。企图奉迎曹彪到许都,与司马懿分庭抗礼。

嘉平元年(249年)十一月,令狐愚突然病逝,计划被迫拖延。令狐愚的幕僚杨康此时正在洛阳司徒府上报兖州政务,听到令狐愚病死,很是害怕,随即向司马懿告发王凌。司马懿得知以后不敢贸然下手,只派心腹黄华接替令狐愚任兖州刺史,以待其变。而此时的王凌对此还一无所知。

嘉平三年(251年)正月,孙权怕自己死后魏军来攻,封锁涂水。王凌借机请朝廷发下统兵的虎符,企图以教训吴国为名,调动大军发动政变。司马懿不许。王凌无奈,又派心腹杨弘去说服黄华共同举事。这下让司马懿抓到了把柄,司马懿即刻调集数万人马从水路南下,先下达赦令赦免王凌之罪,然后又写信晓谕王凌。王凌迟疑不决,司马懿趁机率军疾进,直逼寿春。王凌这才发现情况不妙,但为时已晚。为避免寿春城遭受战火,王凌自缚投降。

在押解回京的路上,王凌路过贾逵庙前大呼:“贾梁道!只有你才知道王凌是大魏忠臣啊!”当夜把以前的掾属都找来,说道:“行将八十,身名俱裂了啊!”说完饮药自尽。可司马懿还不罢休,丧心病狂的又把王凌、令狐愚尸体挖出暴露示众三日,参与政变者均诛杀三族。为了防止意外,司马懿把曹魏诸侯王全部监禁拘押在邺城,曹彪被逼自尽。同年,司马懿病重,梦见贾逵、王凌为作祟,不久去世。

淮南三叛:司马氏篡权过程中的最大障碍 第3张

正元元年(254年),司马师废黜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次年,驻守寿春的镇东将军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举兵讨伐司马师。文钦之子文鸯骁勇善战,亲率壮士冲击司马师营帐,击鼓喧闹,大叫司马师的名字。当时司马师新割眼睛上的瘤,惊惧之下,司马师带伤的眼珠从肉瘤疮口内迸出,疼痛难当。司马师恐有乱军心,只好咬被头而忍,被头都被咬烂。文鸯鼓噪了一夜,文钦仍没按照约定来会合。天明后,文鸯见魏军兵马强大,只好撤退。随后司马师各个击破,镇压了叛乱。班师途中,司马师因眼睛震出眼眶,痛死于许昌,弟弟司马昭接手掌权。

毌丘俭、文钦举起兵时,曾遣使联络镇南将军诸葛诞一同举事。但诸葛诞因与文钦不睦,拒绝起兵,并发兵协助司马师平叛。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的族弟。琅琊诸葛氏兄弟三人各在一国,且都身居高位,为三国时代一道特有的奇观。《世说新语》称诸葛兄弟三人是“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狗意指“功狗”,意指有功的战将,乃是褒扬,而非贬抑。

诸葛诞早年与何晏、邓飏、夏侯玄、司马师等人交好。再加上诸葛诞在淮南为将多年,曾任镇东将军之职。在助司马师平叛后,司马师为了稳定东南军心,升任诸葛诞为征东将军。但由于司马氏篡权手段太过狠毒,夏侯玄、邓飏等人均被诛杀,夏侯玄还是司马师的大舅哥。诸葛诞十分不安。就在淮南笼络人心,蓄养死士,密谋举事。

司马昭政权后,篡位之心路人皆知,长史贾充建议派遣部下去慰劳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将军,试探他们的态度。司马昭就派贾充到了淮南,贾充问诸葛诞:“洛中的诸位贤达之人,都希望实行禅让,您认为如何?”诸葛诞严厉地说:“你不是贾豫州的儿子吗?你家世代受到魏朝的恩惠,怎能想把国家转送他人?如果洛中发生危难,我愿为国家而死。”贾充默然无语,回洛阳后就向司马昭报告诸葛诞不会支持司马氏,而诸葛诞亦很得淮南民心;为免司马氏夺权时诸葛诞领兵反抗,建议司马昭征召他入朝,司马昭听从。

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征召诸葛诞入朝为司空,诸葛诞不甘就范,随即起兵。但司马昭早有准备,将诸葛诞围于寿春,最终城破身死。诸葛诞麾下数百人被俘,行刑时排成一列,每斩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都说:“为诸葛公死,不恨!”始终无人投降。

从司马懿到司马昭,淮南三叛,司马氏父子三人历时八年才将其平定。此后司马氏彻底架空了曹魏政权,再也没有地方势力能够与之抗衡,咸熙二年(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即位为帝,建立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