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录 > 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为何要一手炮制“高阳公主谋反案”?

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为何要一手炮制“高阳公主谋反案”?

来源:史文站    阅读: 2.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长孙无忌为什么要制造牵连无数显贵的“高阳公主谋反案”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永徽四年(653年),大唐朝廷发生了一件惊天大案。根据长孙无忌的调查,唐高宗李治的妹妹高阳公主意图谋反,拥立荆王李元景为帝,即“高阳公主谋反案”。这件大案牵连了无数显贵,唐太宗之子吴王李恪,贞观三大名将的江夏王李道宗、驸马薛万彻少数民族大将兼驸马执失思力都因此案而死,名相房玄龄的后代则被灭族。

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为何要一手炮制“高阳公主谋反案”?

“高阳公主谋反案”是唐高宗年间规模最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对后来的“废王立武”与武则天称帝都有很深的影响。但根据史料分析,“高阳公主谋反案”实际上是长孙无忌一手制造的政治冤案,李恪、李道宗、薛万彻都是含冤致死。那么长孙无忌为什么要制造牵连无数显贵的“高阳公主谋反案”呢?

大约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太子李承乾的地位开始动摇,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太子之争。贞观十七年(643年),由于谋反计划泄露,太子李承乾被废。就在这时,之前从未参与夺嫡的晋王李治突然成了一匹政治“黑马”,在长孙无忌的全力支持下击败了李泰,当上了皇太子。

长孙无忌支持李治不是因为多喜欢这个外甥,而是想利用李治的“懦弱”独揽大权。所以在李治被立为太子后,长孙无忌开始对原魏王党展开清洗,连续干掉了刘洎、张亮、韦挺、崔仁师等多名原魏王党核心成员。幸亏唐太宗的全力维护,原魏王党中的最大人物、名相房玄龄逃过一劫,最终得以善终。

唐太宗也担心李治的“懦弱”,曾想要立吴王李恪为太子,但因为长孙无忌的反对而作罢。不过这样一来,吴王李恪也就成了长孙无忌的政敌。另外由于长孙无忌多年以来主要是负责行政,所以李道宗、薛万彻以及李世勣等军中大将也是长孙无忌的潜在政敌。不过唐太宗在位期间,长孙无忌还不能对这些人下手。

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为何要一手炮制“高阳公主谋反案”? 第2张

唐高宗登基后,长孙无忌虽然总览大权,但吴王李恪、李道宗、薛万彻以及房家等等的势力依然很大,对他控制大权是个重大的潜在威胁。正在这时,由房家儿媳高阳公主引发的家庭内部纠纷给了长孙无忌机会,让他一手炮制了“高阳公主谋反案”,将自己的潜在政敌几乎是一网打尽。

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长孙无忌虽然通过“高阳公主谋反案”消灭几乎所有潜在政敌,但也引起了唐高宗的不满与忧虑。两年之后,也就是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通过“废王立武”将长孙无忌集团基本消灭,长孙无忌本人也在显庆四年(659年)被逼自杀。